【南方农村报】市区重点小学学生转学到村小

撰写时间:2018-01-02来源:bt365在线投注

http://epaper.nfncb.cn/nfnc/content/20171214/Articel04002FM.htm 

时间:2017年12月14日 来源:南方农村报04

    县城小学挤破头,乡村小学成空巢?在潮州,有一所村小学的学位逐渐紧俏。最近,家住潮州市湘桥区桥东下津村的鄞女士正为孩子明年能否上村里的小学而焦虑。

  近一年来,下津博雅学校(原名“下津小学”)通过新的“公办民助”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前提下,由该村乡贤组成的民间组织机构——湘桥区博雅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教育促进会”)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统筹管理,包括资金、师资、基础设施、管理队伍、考核等等。这所原本生源流失严重的村小,一跃成为潮州市第一梯队的区属小学,由湘桥区教育局直接指导、监督。今年9月一年级招生,该校两个班的名额一下子就被报满了,甚至原本就读于市区重点小学的学生也回流。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幼儿园、中小学校。

bt365在线投注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杜金沛表示,乡村振兴是乡村全方位的复兴,下津村的这种教育办学模式是一种创新和尝试,其中乡贤的作用是其他力量不可替代的。“只要当地党委政府有足够的热情,召唤来自民间的力量,并规范引导,这种办学模式或可复制。”

    太极是专业选手教的

  鄞女士和丈夫的户口在桥东东湖社区,一家人却一直住在下津村。明年9月小孩就要读小学了,她想让孩子就近上学。今年9月开学时,下津博雅学校一年级两个班的名额一下子就满员了,这让她有点焦虑,因为学位首先满足村里的户籍人口需求。

  然而,一年以前,这所学校完全是另一番情景:经济条件好的村民都把孩子送到市区上学,有一年一年级只招了二三十名学生。

  学校变化巨大,是因为近两年村里的乡贤牵头,成立了教育促进会,注资发展下津小学。前期投入了近3000万元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包括建成一栋拥有24个课室的新教学楼,每间教室都配备多功能一体教学机;翻新旧教学楼,并改造成舞蹈室、书法室、音乐室等学生的第二课堂教室;把原来的“煤渣跑道”“泥地球场”铺成塑胶操场;配套建了一栋教职工宿舍楼。如今,学校围墙、教室墙壁等均有彩绘,操场边的围墙上,一幅数十米长的韩江图大气磅礴,这是由当地民间工艺大师手绘而成的。

  在下津博雅学校工作了7年的语文老师许湘填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学校近半年的变化。

  村民则用实际行动呼应了这种变化。据下津博雅学校校长李军介绍,去年该校总共有200多名学生,今年增加到404名。增加的学生除了一年级97名新生以外,还有几十名其他年级的转学生。林爱洁是下津博雅学校的教学主任,今年9月前,她把即将上六年级的孩子从市区的重点小学转学到下津博雅学校。在她看来,村里这所小学各方面综合水平在潮州市里已是名列前茅。

  刘钢沂之前就读于市区一所区一级小学,今年也转学回到村里。“学校比之前的好很多,教室特别先进,都是多功能的,还能上网,老师讲课有趣很多。”让刘钢沂兴奋的是,新学校有丰富的第二课堂——音乐、舞蹈、太极拳、篮球、田径、书法、儿童画、英语口语、小小主持人、小作家等十多门选修课。她选了太极,而教太极的老师是经常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的专业级选手。

    校长和老师都是聘来的

  专业的太极老师,在城里的学校都罕见。其实,下津博雅学校往年师资不足,完成基本的教学已显得“有些吃力”。今年6月,该校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17名教师,确保各专业、各学科都有专门的科任老师。

  “没想到有600多人应聘。”李军有些诧异。通过笔试、面试等激烈的竞争后,入职的老师每月收入四五千元,远高于当地同等资历的老师。同时,原来的公办教师每月工资平均增长了1000多元,这部分增长的收入以及聘用教师的工资均由教育促进会负责。

  事实上,这所公立小学的教职工主要实行聘用制,校长李军也是由教育促进会考察后推荐至区教育局,经教育局批准后,由教育促进会高薪聘任。“李军可能是潮州公办小学里第一位非编制校长,下津博雅学校这种新式的‘公办民助’模式是我们在学校现代化管理路上的探索。”潮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高薪意味着高要求。该校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质量等均有具体的要求。“老师所负责班级的学生的日常表现也纳入考核。综合考核不过关的校招老师将被解聘,公办教师我们则通过区教育局,申请把他们调走。”李军说。

  除了较高的薪水外,学校非常重视老师的再学习,希望开阔老师的眼界,并更新其教学理念。例如,该校与深圳多所省一级学校结成友好学校,不时派送教师到深圳等地学习。“非常有希望把这所学校建成全市的重点学校。”林爱洁说,老师们的激情被激发了。

  “教育促进会以法人形式来管理,区教育局是促进会的主管部门。”湘桥区教育局局长余焕湘说,“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考核、教学质量等问题则是校长负责制。”也就是说,以往公办学校的校长由教育局任命和管理,在下津博雅学校,教育局允许教育促进会聘请校长,校长对教育促进会负责的同时,接受教育局的监督。“和其他公办学校一样,我们都要组织听课、考核、培训等。”余焕湘说。此外,该校在满足下津村生源需求的前提下,三分之一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招生录取。

  乡贤捐资,建楼、奖学、奖教及助学在广东地区都不少见,但少有如此介入学校管理。“以前的模式只是捐壳,现在则是深度介入。”李军这么表述。

    学校运营靠乡贤捐资

  “公办民助”是1990年代出现的“混合制教育”,往往意味着高收费。2006年,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联合下文全面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和新的改制学校收费标准,并全面清理整顿。不过,去年底,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着重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近日,广东省政府也发文鼓励多元化办学,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下津博雅学校的办学模式是相应的新探索,其保持学校的公办性质,社会资金的投入是公益性的,因而学校仍旧是“零学费”。那么,如何保障办学资金持续投入?教育促进会发起人刘松波介绍,除去正常的财政投入外,目前该校每年的运营费用需要300多万元,学校有部分店面出租,每年收入约50万元,其余的200多万元由教育促进会承担。“资金方面完全没有问题,教育促进会背后依托的是深圳潮州商会,总共有几十万人,光大型企业就有200多家。”刘松波说,“这个学校是深圳潮州商会支持潮州教育事业的一个试点,之后还有更长远的战略发展计划,例如考虑在铁铺镇等地复制这种模式,还将组建初中、高中等,每年的教育扶持资金都已经做好预算。”

  潮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下津博雅学校的办学模式风险比较小,“退一万步来讲,就算之后教育促进会的资金跟不上了,原有的财政投入依旧保持,学校也一定比之前的强。”杜金沛则提醒,学校依旧是公办学校,公共财政应该承担主体作用,不应该退缩。

  在下津博雅学校的影响下,这种模式正在当地悄然萌芽,有个别乡贤有意参考这种模式助学。“乡贤对自己的家乡会更有归属感,发动具有属地性质的企业家成立教育促进会,是我们区局正在尝试做的事情。”余焕湘说,“下津博雅学校这种模式或许在农村里更容易发展起来。”(文/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琪 南方日报记者 苏仕日 廖奕文 通讯员 余佳锐) 


0